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业外作品
换种选择会更好
作者:李芸  发布时间:2012-04-19 08:32:23 打印 字号: | |
  用了几天时间把《北京爱情故事》这部电视剧看完了,感触颇多。剧中人物的最后的命运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我们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也许换种选择会更好。

  当今社会的“北漂”越来越多,而剧中人物石小猛就是其中一个。看完整部电视剧,我们无法原谅的可能也只有石小猛了,因为他为了利益,放弃了属于他的最宝贵的爱情。我也一样无法原谅他,甚至在看到了他后来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时,有种深深的厌恶感,但在厌恶的同时却也有种深深的同情在其中。记得在第13集中,与石小猛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阿东对石小猛说了这样一番话:“要面包,就必须放弃爱情;如果我选择,我一定会选择面包,放弃爱情,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城市(北京)的边缘人,在我们想要真正地融入到这个城市之前,做些牺牲是必须的,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爱情,哪怕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能拥有纯真的爱情,那也只能是我们这些人逃不掉的宿命。”石小猛,这个来自云南农村的孩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以至于扭曲了他后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有能力,却没有机遇;有抱负,却没有背景;当程峰的爸爸把有着巨大诱惑的一份合同摆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作为交易,并且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他讲一个男人的尊严时,他动摇了,交易的是他的爱情。他犹豫过,愤怒过,痛苦过,但当他想到自己错过了这次机会,可能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小人物,永远只能成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时,他最终放弃了爱情,选择了利益。当时的他是可以被我们理解和原谅的,因为对于一个空有满腔抱负却没有一个机遇可以让他来实现的年轻人来说,那份诱惑太大了,已经超出了他理智可以控制的范围;而且当自己的努力不被人看到,当自己的能力不被人肯定时,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是残忍的。可是后来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那样的他不仅不能被人原谅,法律也是不容许他那样做的。当他得到了他曾梦想得到的东西时,当偌大的房间只剩下他孤伶伶的在那儿时,他已经把最珍贵的东西丢了。人只有在失去很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当他走进警察局的那一刻,我为他感到遗憾,因为我一直觉得他完全可以换一种选择来生活,这样会更好。他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北京,回到云南?为什么他宁愿在北京当一根浮萍,却不愿意回到云南去做一棵大树?记得他曾经给沈冰说过,如果离开北京,就意味着认输,意味着对生活的妥协,在如今的社会里,大多数北漂都是这样的想法。可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生活其实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何必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其实离开北京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失败了,也不意外着你就输了,只要有能力,人在哪儿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选择离开北京,回到一个稍微小点的城市,生活也就不会那么辛苦了,而且可以常回家陪陪年迈的父母,父母想要的不是孩子有多么大的作为,他们只愿自己的孩子平安、幸福。他们盼望的是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只收到每个月的生活费,却几年见不到儿女的面。幸福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幸福与金钱、地位无关,只与自己的心有关。其实选择有很多种,路有很多条,生活也有很多类,很多人却像石小猛一样选择了最艰难的一种。

  当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时,生活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心态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我们选择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生活也就没有它本身那么艰难了。石小猛每天都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他总在抱怨自己一出生就比别人差,他总在羡慕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高考时,因为7分之差,和清华擦肩而过,然后造成了他后来的种种,这些都是他一直在重复的观点,他时时刻刻都在和别人比较,都在抱怨自己苦逼的生活,这直接导致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他想要报复这个社会给他的种种所谓的伤害,这样的人在成功之后就难免会有“小人得志”的嘴脸了。在如今这个灯红酒绿、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需要选择一份如陶渊明般淡然、如苏轼般豁达的心态,换种选择就会换种心情。与其选择抱怨、报复这个社会,不如选择去融入、接受,因为有些东西我们终究无法改变,接受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妥协,也有可能是另外一条成功的途径。

  我不知道当石小猛走进检察院的那一刻,他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如果给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会怎么选择?总之,无论我们将要面对怎样的生活,或者正在面对着怎样的生活,我们都该想到换种选择也许会更好。
责任编辑: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