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扶”与“不扶”
作者:牛栋  发布时间:2014-03-05 14:08:31 打印 字号: | |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向标,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定、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尤其是道德滑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事件。例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腐败现象、人情冷漠等一系列问题。尤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关于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们常常会在电视、报纸、手机或者电脑上听到各种关于老人摔倒被好心人扶起后,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就变成了肇事着,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这样就使的很多想扶人者不敢去扶,一扶你就成了肇事者。生活中就会出现很多老人摔倒没人去扶,也使得人情变得更加冷漠,社会更加冷淡,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利益。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道德却出现了惊人的滑坡。社会的发展到底赢得了什么,又遗留了什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建设的是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社会,而不是二者相违背的社会。经济与道德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需要亦步亦趋的。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首先,当前出现社会道德缺失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处在改革时期,生产关系处在发展完善时期,原有的社会公德中一些内容已经不完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就会在一定时期出现道德德规范的部分“真空”,进而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道德的缺失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因惯性而延续一段时间。这是由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所决定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其次,忽视道德建设规律,造成社会公德滑坡。当前社会道德出现一定的滑坡现象,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对社会到德建设规律认识不到位所引起的。尽管党中央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片面的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理解为只看经济增长速度,而严重忽视包括社会道德德在内的道德建设,造成许多的社会正义伦理和道德底线被突破、被扭曲等现象发生。最后,公众缺乏公意识,导致社会公德冷漠。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也与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当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德规范在思想认识上不重视,在行动遵守上不自觉。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社会道德的逆向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要兼顾精神建设。首先,要立足社会的整体发展,同时要兼顾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在大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其次,建设道德修养需要自身、他人和社会共同的努力。都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使三者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最后,国家应该加强整体建设,通过法律手段进行一定约束,社会应承担其自身的责任,做好社会监督。在个人、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亦步亦趋。
责任编辑:毛兰芳